(通讯员 张浩)2019年6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地发中心)刘晓鸿主任一行七人就进一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深度挖掘地学文化资源、做好新时代下地学行业高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到我校调研。我校档案馆馆长兼校史馆馆长帅斌、老馆长王根发和副馆长朱丹率档案馆(校史馆)相关科室负责人热情欢迎并积极配合调研工作,在档案馆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双方互动交流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刘晓鸿主任等一行充分肯定了我校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成效和规范化管理机制,并期待未来双方能够加强南北合作,促进学校发展。
档案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人员座谈交流
刘晓鸿主任首先介绍地发中心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1978-2018)、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史、西南联大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精神传承和渊源及中国地质大学早期发展史等研究项目。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时期有关党群、行政、教学及其他档案和相关资料,建校初期教改及教材建设有关资料以及北京地质学院时期名师有关档案资料。
刘晓鸿主任认为,我校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齐全丰富,地质大学的根在武汉,档案文化建设得到学校重视,很快就能做出成果。校史文化建设关键在人员配备,要有身为校史亲历者的退休老先生参与,从而更快的核实史实,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史料信息和工作思路。
原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处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胡轩魁老师谈到,他在地质大学工作今年整整60年, 1976-1993年期间他曾在地大武汉工作,对学校感情非常深。他曾参加校庆40周年和50周年校史馆建设,并愿意捐献一套40周年校庆照片。地大南北同根同源,作为亲兄弟应该比翼双飞。校史研究和校史馆建设工作应作为学校工作重点摆在前列,要研究清楚地质大学与西南联大的历史渊源,做好学风、科学研究等的传承。建议校史馆尽快开展史料征集,为学校70周年校庆开馆打下基础。他认为,重视校史研究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如学校有需要他愿无所保留的配合相关工作。目前,他主要负责学代会、团代会、工代会以及研究生教育等校史专题研究,希望此次能在我校档案馆查阅到相关资料,愿与我校共享档案编研成果。同时他建议,针对口述档案采集,应先由采访人员撰写提纲,根据提纲他将配合在北京联系最合适的老先生进行采访。
地质学史研究所陈宝国老师感谢我校档案馆长期以来在查阅资料方面给予的帮助,他认为从北地到现在,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把学校近70年的历史理清楚,提炼出地大精神,作为我们共同的财富。
地质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员雪梅简要介绍了纪念马兴垣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工作情况。她谈到,近几年地发中心在地质学史方面出了很多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做了地学文化先贤研究,每年就诞辰100周年的地学先贤组织座谈和展览,通过座谈会获取了大量的史料和工作新思路。
帅斌馆长指出,地大南北在档案界成绩优异,地大北京的档案文化和校史编演建设起步比我校早很多,在全国档案文化建设方面也很有影响力,未来将加强与地发中心的联系,学习档案和校史文化建设。他认为,我校档案馆前期的规范化管理为后期校史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应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档案资源开发中。北京、武汉退休的老先生是南北两校共同的资源,期望未来能够通过南北合作,开展口述史采集工作,共享史料资源和研究成果。他谈到,我校档案馆前期已完成中国登山史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学校南迁精神研究,胡轩魁老师是学校南迁经历的见证者,期待能有机会对其进行口述史采访。
帅斌馆长强调,学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百年五四精神在地大的足迹”研究,希望两校加强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他提出两点请求:一是希望能够参与《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史》编辑研讨会,加入地质学史年会交流学习;二是希望能够参与“西南联大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精神传承和渊源”项目的研究活动。刘晓鸿主任对此表示欢迎,并对我校研究学校南迁精神传承深表赞赏。
会上双方达成共识,今后将加强南北合作,在校史和地质学史编研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发掘,共同利用,互惠互利,促进学校未来更好发展。
我校档案馆(校史馆)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联系,通过交流学习,史料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我校校史编研进度,推动校史馆内容建设,更好的为学校文化建设共享自己的力量。
据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由地大北京科协和学会相关组织机构组成,包含地质学史和地学哲学两个研究所以及地学文化研究室,设有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地质学史和地学哲学三个秘书处,隶属于中国地质协会。其中,地质教育研究分会负责组织全国大学生基本功技能大赛和教师讲课比赛。研究中心拥有地学文化平台和北地文化公众号两个宣传平台,挂靠有20余个学会。同时,地发中心承担地学文化科普工作,为中小学生开设选修课、地质学史、地学哲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