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档案馆校史馆面向全校师生、校友等发起了史料征集启事,以收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珍贵史料,保存、研究和展示地大校史。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启事发出迄今,学校已收到诸多热心捐赠。
2019年5月16日,学校正式发布了《中国地质大学校史史料征集启事》,多名校友获悉后,积极响应号召,纷纷通过电话、邮件、邮寄乃至亲自到馆等各途径,与档案馆(校史馆)取得联系,主动捐赠珍存多年的珍贵史料,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地大人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5月20日,我校校友齐清民向我馆捐赠学校1996年学生科技借书卡。这是我馆自征集史料启事发布以来接收的第一笔捐赠。
在征集启事发布之前,因最早捐赠史料,我们已向胡燕生老师颁发了第一份捐赠证书。
5月21日,我校1955级地质测量及找矿系校友,原地质系综合地质教研室退休教授李明敏通过电邮与我馆联系,表明捐赠校史史料意愿,随后李老师委托我校离退休干部处,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校史史料捐赠我馆,包括其北京地质学院的毕业文凭(1960年)、北地第一任院长刘型与同学们亲切交谈的照片(1957年)、北地普查系五年级七班的毕业留念照(1960年)、80年代我校老师在周口店带学生实习的留影等珍贵照片等。为了帮助我馆工作人员补充著录照片史料的相关信息,年逾八旬的李老师,在腿脚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亲自来馆一一告知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其认真的精神让人动容,更让人暖心。
5月23日及26日,我校1965级物探系校友、留校任教直至退休的刘庆生教授,通过电邮向我馆发送了两篇口述历史回忆录:《感恩学术路上几位前辈师长》追忆其在校求学及任教期间遇到的诸位良师益友,记录了与著名矿物学家彭志忠教授、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马杏垣教授、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原武汉地质学院院长王鸿祯先生等众多大家的师生情谊;《回忆我与高山院士的交往》则回忆了20多个年头里其与高山院士合作科研及交友的经历。刘教授质朴、细腻的回忆文字,既是历史的见证,更为校史添上了几分温情。
5月26日,老校长赵鹏大院士利用返汉的机会联系校史馆表达捐赠史料的意愿,校史馆馆长帅斌一行三人前往赵院士南望山的家中拜访,聆听他与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点滴故事,并获赠部分珍贵史料。赵院士表示,后续他将抽时间清理存于地大武汉办公室中的工作记录和文件资料等,向校史馆再次捐赠。校史馆将与赵院士进一步联系,挖掘和收藏对校史文化建设卓有意义的宝贵资料。
5月27日,我校1965级探矿工程系校友、机电学院退休教授韦念龙亲自到访我馆,与我馆联系捐赠校史史料事宜。随后,韦教授又三次再访,捐赠了13张颇具纪念价值的照片,其中包括北京地质学院71654班部分同学1965年秋在香山的合影、该班1970年拍摄的毕业照,以及1970年代学校在西藏、新疆等地科考期间的留影等。并代校友季学培先生转赠了60年代北京地质学院学生使用过的各类证件,如借书证、学生证、北京市购物证等,以及包括北京地院全景图、工程兵师工作日记等在内的史料。代校友梁定益先生转赠了1973年关于地质普查的野外记录本,该记录本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北地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人才。这些校史史料对于真实展现我校办学初期的校园风貌与师生学习生活足迹意义非凡。
5月29日,我校1955级区域地质测量与找矿系校友、安徽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周治安,向我馆寄来了众多史料,其中包括其在北京地质学院求学时期保存的记分册与毕业文凭。其中的记分册中盖有首任院长刘型、教务长肖英和系主任袁见齐的私人印章,留有每一位任课老师亲笔书写的成绩得分、计分时间和本人签名,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细致严谨、贴心周到的教风。周教授还在给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帅斌的信件中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心得体会,“干地质需要激情投入、要能吃得住苦”,“地质工作是国家的需要”,“学以致用很重要”,“磨难是人生另一形式的财富”。字字句句,见证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地大精神的扎根与传承。
以上各位校友捐赠史料大部分为原件且保存完好,这些校史资料不仅丰富了档案馆(校史馆)馆藏,也为校史编演提供了更多史料。感谢各方校友对校史资料的保护和捐赠。后期,档案馆(校史馆)将妥善保存以上资料,并通过数字化扫描规范入库,以供长期持续利用和展览陈列。
“情系地大,传承文化;捐赠史料,泽被后人。”档案馆(校史馆)再次诚邀各位师生、校友,慷慨捐赠具有历史价值的校史文献、实物、声像资料,弘扬地大光荣校史,传承地大文化精神。
如有惠赠,敬请与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联系。
电话:027-67885113
邮箱:xiaoshiguan@cug.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