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雪雪)10月23日至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武汉大学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档案馆(室)信息化建设及新《档案法》学习与解读培训班”在杭州举办。全国70所高校档案馆约90人参加培训。我校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帅斌等四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全部获得结业证书。
培训课堂
本次培训会由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权威专家授课、解答、交流,专家们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论述和讲解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新《档案法》,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关于高校档案馆面临的新形势与外部环境的变革。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吴建华以《新时代、新挑战、新发展——关于档案工作的思考》为题授课。他从新时代、新挑战、新发展三个方面讲述了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主要路径、主要方向,指出为了适应、引领档案工作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先行思维、网络思维、合作思维、人本思维。原国家档案局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档案学会原秘书长,现任苏州大学档案学科带头人方鸣教授讲授的《新〈档案法 〉学习与解读》从背景、意义、特点、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分析新《档案法》的修订,让参加培训的高校档案人深刻意识到新《档案法》的修订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兼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右)与帅斌馆长
关于高校档案馆适时的新定位与内部动力的激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兼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在题为《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档案开发形式和体会》文章中详实而深入地阐述档案开发的形式和体会,他指出“档案开发是让档案活起来的魔杖、亮起来的火柴,在档案里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点化作用和神奇魔力。正是档案开发才引领档案走出库房,进入大众,进入现实生活,从而成为活的材料、活跃的文化因子和活动的教材和课堂,是它让档案从一张纸、一盒磁带、一盘录像、一个U盘变成了一个证据、一个故事、一段智慧、一个启示,也是它让档案从一张废纸变成了一颗珠宝,从满面灰尘变得全身闪光,从默默无闻变得世人皆知,也从多年不鸣变到一鸣惊人。我们每一项的档案开发成果都是再生的档案、扩散的档案、流动的档案、有主题的档案、会说话的档案、有思想的档案、有序组合的档案,都是一座由档案砂石聚合而成的文化大厦,都在显示着历史,讲述着故事,传播着智慧,也闪耀着光芒。档案人要有档案开发情怀,因时制宜、因档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档案”;清华大学档案馆信息化高级主管、国家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薛四新从高校信息化进化之路、国家档案信息化行动举措、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与重点及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论述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方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以《新时期高校档案馆的职能拓展——浙江大学档案馆工作实践》为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浙江大学档案馆在管理职能、馆藏建设、档案编研、校史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为参会档案馆(档案室)提供了参考案例。
此次培训学习,对于我馆既是一次新知识、新概念、新思路的扩展,也让我馆明晰了档案、校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同时更让我馆深刻体会到对于档案工作这样一份需要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负责的工作,应该时刻保持档案人的情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