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博硕论文目录数据库建设”研讨会在汉召开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5-11-12点击:

“地学博硕论文目录数据库建设”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日-4日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地质图书馆以及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五所传统地质院校图书馆的领导和代表近3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旨在促进地学博硕论文目录数据库建设,丰富地学文献目录中心的馆藏资源,搭建地学研究成果交流与共享的平台,以满足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会议分报告阶段、讨论与交流阶段等两个时间段举行。中国地质图书馆正厅级馆长刘延明同志莅临并全程指导了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教授在我校图书馆九楼会议室亲切会见了刘延明馆长和各兄弟高校图书馆的领导,表达了对各位图书馆同仁的诚挚欢迎。三馆总支书记帅斌、图书馆馆长徐世球、副馆长程建萍、李琪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副馆长李琪代表我馆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建设及机构知识库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在会议的第二时间段——讨论与交流阶段,朱勤文书记详细介绍了我校图书馆的沿革与历史,资源与服务,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指出了图书馆服务型队伍中所存在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以及资金量、服务能力与教师需求不能完全相适应的问题。谈话中她也对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表达了很高的期待。

会议第一时间段——报告阶段,由中国地质图书馆采编室主任马翠凤主持,各高校图书馆对本馆地学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了汇报与探讨。马主任首先对各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参与表示欢迎,对各馆馆领导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博硕学位论文以其学术性、实用性、独创性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地学博硕论文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地学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对提高地学科研水平有重大意义。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技术设备优势、信息整合优势以及专业编目人员的优势,理应承担起此项任务。

中国地质图书馆采编室崔文娟着重介绍了国家地学文献目录中心的建设情况。该中心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及各地勘行业、地质类高校、出版商等地学文献资源进行集成整合,以实现地学类国家总书目,建设地学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目标,并在建设书目数据的基础上,后期还将实现对图书封面、目次、摘要乃至全文的链接。

吉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地学分馆馆长朱婕老师和李文侠主任在介绍本馆的地学特色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情况时谈到,该馆除建设有本校地学及相关学科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外,还将2000年—2011年中国知网中所有和地学相关的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本地建库,库内现有数据两万余条。并且还建设有教师发表的地学论文全文数据库、东北地区地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地学专家库、地学基金项目全文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王军副馆长对本馆所做的地学文献保障工作进行了汇报:建立了地学博硕论文目录数据库和民国时期地质类文献特色文库;尝试建立地学中文图书引文库;建立了恐龙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四川省地质矿产资源数据库等地学特色数据库。此外,他还呼吁各地质类图书馆联合建设民国时期地质类期刊论文数据库。

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黄恒学、长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徐菁先后代表各自高校图书馆作了相关发言。

我馆副馆长李琪就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建设及机构知识库建设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学位论文服务系统的提交、审核、编目、发布、检索、论文回溯、系统管理、统计分析模块的功能及其操作规则;对机构知识库测试版本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展示,并提出机构库今后的建设思路,即以平台和数据的方式,将本机构完整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分析,揭示学术指数,以全面展示本机构的学术水平。此外,李馆长还对系统的建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系统的成败关乎两点,一是系统架构是否符合需求,二是业务运行是否符合政策导向。

研讨会结束后,中国地质图书馆刘延明馆长向徐馆长赠送了《中国矿产志》珍藏本。与会人员在我馆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西区新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门前广场合影留念。

联系我们
    • 部综合事务办公室:027-67883146
    • 档案服务:027-67885112
    • 南望山校区图书馆:027-67883146
    • 博物馆027-67883344
    • 未来城校区图书馆027-65525594
    • 校史馆:027-6788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