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风正好扬万里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的高度自省,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
建校70余载,中国地质大学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学校事业接续发展的坚强保障。校训精神、攀登精神、南迁精神、摇篮精神等地大精神谱系,印照出地大人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奋进身影。值此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让我们重温校史,讲述先辈故事,传承优良作风,激发奋进力量。
陈子谷(1916—1987)
1935年陈子谷(前排左三)在日本参加左联活动
1935年,陈子谷因革命活动被日本驱逐出境,遂回国参加南方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泰国的养祖父来信让他回去经营生意,陈子谷毅然与家庭断绝经济关系,全心全意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两广革命斗争和“一二·九”运动。1938年初,陈子谷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参加了新四军,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坚定革命意志,次年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0年初,因国民党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政策,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未全面建成,新四军经常不能及时得到国民政府提供的物资给养,困难重重。
此时,陈子谷收到泰国叔叔的来信,告知其养祖父去世,为其留下了部分遗产。他的第一反应是“生死早已置之度外,遗产分不分也罢”,但当组织提出由他“借此次机会向华侨募捐抗日经费”时,最终决定肩负重任启程赴泰。辗转一个多月抵泰后,募捐册被三叔烧毁的意外让他陷入困境。但他没有气馁,怀着试探的心情找到以前的同学、朋友和亲戚,为新四军抗日救国做宣传,呼吁他们捐赠棉衣支援祖国战士。在侨胞们的大力支持下,共募得 6 万元国币。
在泰国与家人合影(前排中间老人为养祖父,右四为陈子谷)
募捐工作完成,他又将自己分得的遗产悉数变卖:曼谷的空地、半栋楼房、一枚戒指,连同3万株现金最终折合20 万元国币,再加上募捐的 6 万元,共计 26 万元,这相当于当时新四军两个月的军费了。想方设法及时将这些钱全部汇往了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转给新四军军部。叶挺军长赞誉他是“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1956年,他又收到泰国寄来的分给他最后的遗产4万元人民币(当时大致相当于他二十年的工资),尽管子女众多、家境拮据,他仍将这笔钱作为党费上交至北京市委。无愧叶挺军长当年的赞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真实写照。
陈子谷撰写的回忆录
特务请来“反共专家”授课,他当众驳斥:“共产党是最爱国的,我们新四军在皖南和日本鬼子英勇作战,繁昌战役、泾县大捷,消灭了大量日军。”换来的是皮鞭抽打下的遍体鳞伤,却让同志们看到了真理的光芒。当陈子谷和其他五名新四军干部被转囚到李村监狱,关进之前叶挺军长住的囚室时,在墙壁上发现叶挺军长的题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墨迹,便将这些话传遍监狱以鼓舞斗志。此时陈子谷回想起叶挺军长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不禁心潮澎湃,奋笔疾书,用叶挺军长留下的笔墨,挥毫写下了:
西江月
皖南我军有限
四周强敌重重
三春事业正东风
万里江山雾浓
敌区哀鸿在念
丕岭血色朦胧
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囚人恨重
1942年5月,他参与策划茅家岭监狱暴动后成功夺枪突围,在福建武夷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历经艰难曲折重返新四军。后来,他在上饶集中营难友座谈会上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坚定的信念,这个斗争是不可想象的。”陈子谷参与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华东所有战役,全国解放后从军队转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64年陈子谷(右)与难友黄迪菲合影
陈子谷《青年团员的任务》
1985年,陈子谷(右)与学院时任临时党委书记李武元
学院南迁武汉以后,师生中曾一度出现渴望整体回迁北京的思潮动荡。1980年6月,为了加强武汉地院党委的领导,开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地质部党组特委派时任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的陈子谷下沉到武汉地院工作,担任副院长一职直至1982年6月。在他和学院党委行政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大局基本安定,结束了迁校的折腾,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1987年6月,陈子谷因病离世,但他的精神早已融入地大血脉。当我们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重温陈子谷的光荣事迹时,就会发现,优良的工作作风贯穿了陈子谷的一生:艰苦奋斗,放弃华侨身份回国参战;廉洁自律,两次捐出巨额遗产;密切联系群众,扎根校园解决师生难题;务实担当,在地质教育战线拓荒数十年……
从海外侨胞到革命战士,从顽强抗敌到教育先驱,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是精神的富足;真正的传承,是把信仰融入日常。让我们以陈子谷为镜,鉴映初心,照亮前路,让地大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策划指导/图书档案与文博党委
供稿/档案校史党支部 刘欣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 罗芮
参考资料:
[1]帅斌.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