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风正好扬万里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的高度自省,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
建校70余载,中国地质大学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学校事业接续发展的坚强保障。校训精神、攀登精神、南迁精神、摇篮精神等地大精神谱系,印照出地大人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奋进身影。值此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让我们重温校史,讲述先辈故事,传承优良作风,激发奋进力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6年10月,主力红军征战万里胜利会师,功绩震烁神州,红星照耀中国。这其中,带领机枪连全程参加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并亲历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朱见香,后来担任了湖北地质学院及武汉地质学院临时党委委员、副院长与顾问。他一心向党的革命本色和身先士卒的高尚情操,为中国地质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
朱见香(1907-1997)
一、坚定红色信仰,守护革命火种
1907年,朱见香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时局动荡不安,乡民深受压迫,他逐渐萌发了投身革命、改变命运的想法。朱见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在家乡参加红军。1934年,他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对蒋介石反动军队的五次反“围剿”斗争。
1946年,朱见香(右2)在宝清县与战友合影
1934年7月,朱见香随红六军团向西征战,配合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0月到1937年5月,朱见香在甘肃庆阳步兵教导师一边养伤,一边接受训练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担任机枪连连长、教导队队长,在延安联防司令部担任警卫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1942年1月至1944年12月,部队党组织还安排朱见香先后到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军政研究班、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接受脱产学习,并委任他为军政研究班的班长、抗大学员三大队一支队的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朱见香先后在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后勤部、哈尔滨上干大队、四十七军通讯部、参谋处等单位任职,并参加了保卫延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战斗。
朱见香所获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东北等纪念徽章
“左肩受重伤,大肠枪弹射断,背部脊骨击伤一半,左膀受重伤,左下肢受弹穿,行走不便,伤残等级为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证》详细记录着朱见香在新中国成立前作战的受伤情况。在革命战争的烽火淬炼中,朱见香始终坚定着必胜的信念,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战功赫赫。
朱见香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伤残军人证(发证日期:1990年8月1日)
二、勇于担当作为,情系地质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战乱侵蚀的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地质工作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工业原料。朱见香毅然从革命前线转投地质战线。
1958年,朱见香(左3)陪同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何长工(左1)
在武汉长江大桥
1950年到1969年,朱见香先后在中南局重工业部、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中南钨矿局、地质部丹江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地质部湖北水文地质大队、湖北省地质局等单位任职,为湖北水文地质建设和祖国的地矿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战争期间屡受重伤导致行动不便,但他仍亲自到一线勘查、选址和研究。他为人随和,跟干部群众、工人同吃同住,带领职工进行冬训、技能训练、模拟钻探,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地质队伍中延续。朱见香曾说:“一切在工业建设岗位上的党员干部必须钻研生产业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知识,要克服官僚主义的习气,克服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必须联系实际深入下属,倾听群众呼声。”
1961年,朱见香在江汉油田查看岩芯
1972年12月,湖北省委任命朱见香为湖北地质学院临时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兼任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彼时学院历经离京外迁波折,教职工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办学发展正值低潮,朱见香上任后就担起了协调沟通、稳定队伍的重任。随着学院定址武汉,迁校建校成为首要任务。朱见香全力投入教职工思想工作,主动与有情绪、有意见的教职工促膝交谈。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供应困难,他多次与上级部门协调,给北京迁来的教职工争取粮油布等票据,并积极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在最艰难动荡的岁月,他积极发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真抓实干,为学校扎根武汉、稳定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朱见香(前排右5)与武汉地质学院英语班毕业生合影
三、永葆政治本色,风骨代代相承
作为一名经受过枪林弹雨考验的老革命和老党员,在学校人才培养上,尤其是在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方面,朱见香做了大量工作。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给师生讲党史、上党课、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开学都要给新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还以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支持出操、升旗等活动,在他的坚持下,军乐团、国旗班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延续至今的传统。
1982年,朱见香为毕业生讲革命故事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干好自己的工作。”朱见香常常对儿女们这样说。他一心向党、踏实做事,但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占据国家一丝一毫的便宜。离休后的朱见香仍然心系学校事业发展,尽一切可能为学校减轻负担。他退掉了学校办公室用房和征订的报刊,选择自掏腰包订报读报,并时常邀请学校领导到自己家中探讨工作。住院期间,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朱见香不愿意多住一天病房,医生给他用药,他却坚持能不用就不用。
1991年,朱见香在施洋烈士墓前为地大附中学生讲革命故事
1997年12月31日,朱见香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弥留之际,他一再嘱咐子女要听党话、跟党走,强调不能享受国家给他的任何优待,并执意将为他修建的“红军楼”交还给了学校。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建设时期心系地质、真抓实干,南迁之际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朱见香的革命本色与高尚情操如同不朽丰碑,指引着新时代共产党员奋勇向前,也指引着广大师生意气风发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策划指导/图书档案与文博党委
供稿/档案校史党支部 刘欣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 罗芮
参考资料:
[1]帅斌.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2.